圖示:電子報

第0069期 (2014/12/24 發佈)

::: 本期內容
技轉公告活動訊息| 農業相關新聞:研發成果報導科技發展商情訊息焦點訊息 ]

圖示:項目技轉公告

:::

生物技術
2014/11/05公告「快速萃取番茄葉片DNA緩衝液配方及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案
2014/10/07公告「百合Lily mottle virus 病毒免疫檢測試劑」非專屬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農業資材
2014/12/11公告「蛋鴨產蛋期飼養管理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
2014/11/17公告「茶蠶黑卵蜂人工繁殖技術」非專屬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食品加工
2014/12/11公告「常溫儲存火雞副產物滷味製作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
2014/12/11公告「鴨油萃取與純化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
2014/12/11公告「多樣化即食性鴨油產品製作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
2014/10/22公告「丹參複方藥膳即食餐包產品之製作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移轉案

美容保健
2014/10/21公告「玫瑰純露生產技術」非專屬授權案技術移轉案

栽培量產
2014/12/11公告「高產能SPF虎龍斑幼苗培育及成魚養殖技術」非專屬授權相關注意事項
2014/12/04公告「山蘇花孢子播種技術」非專屬授權技術授權案
2014/10/07公告「牛樟芝木屑菌種製作技術」非專屬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2014/10/07公告「高效能洋菇生產模式」非專屬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2014/10/07公告「菇類液體菌種簡易生產技術」非專屬授權受理申請日期與相關注意事項


圖示:項目活動訊息

2014/12/262014健康優質設施小果番茄競賽
2014/12/26103年度試驗研究推廣成果研討會
2014/12/27管科會-103年年會暨『轉型與新生-蛻變中的管理教育』研討會
2014/12/312015阿里山日出印象音樂會
2015/01/19104年農藥管理人員資格訓練(台中市)
2015/01/29蘭花組織包埋技術實作研習營開放報名


圖示:項目農業相關新聞整理



研發成果報導

終年開花飄香 台東農改場展示「香怡夏」(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14/12/24)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今天上午舉辦農業研發成果展示,包括可終年開花、有香氣的石竹台東2號「香怡夏」、利用台東8號製成的小米糰子、取得專利的自走式小粒徑播種機等,好看、好玩又好吃!

全台最大草莓來了! 歷經11年培育成功(新聞來源:遠見雜誌 2014/12/18)

進入12月中旬,是採收草莓的時候,觀光果園開始讓民眾入園,享受採果樂趣,但是,你知道全台最大的草莓有多重嗎?答案是80公克,比一個洗選蛋還要重。

人工繁殖紅目鰱 水試所:有機會成功(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14/12/18)

肉質細緻的紅目鰱是台灣重要的經濟漁種,不過因漁獲量減少,水產試驗所與漁業署合作,近日開始利用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抽取的海洋水養殖,希望建立繁殖技術,放流回補逐漸減少的海洋資源。

關心國人健康安全,農試所推出非油炸甘藷脆片技術(新聞來源:農試所新聞 2014/12/16)

食安的問題,目前廣受到國人的重視,如何吃得健康與安全是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農試所指出,目前市面上所見甘藷加工品除烤薯外,薯條與脆片多為油炸加工品。農試所基於維護消費者健康與安全之理念,經多年試驗與研究,成功研發出非油炸甘藷脆片製作技術。本項非油炸甘藷脆片製作技術係將新鮮甘藷蒸熟後,利用滾筒式乾燥機壓...

不需農藥 新種玉米自體抗蟲(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16)

「健康的父母生出強健的植株,未來玉米可無毒栽植。」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耗時10年研發出新品種玉米,未來只要播種、收成,不需噴灑農藥,即可抵抗玉米天敵玉米螟,也能抗葉斑病、銹病等病蟲害,吸引許多有機農轉作。

台東農改場研發觀賞洛神葵(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14/12/09)

洛神葵是台東特色作物,營養價值高,台東區農業改良場新近育成「台東5號-吉利」,並取得品種權,「吉利」葉片為廣卵形、果萼顏色豔麗討喜,具觀賞發展潛力,台東農改場表ˋ,希望「台東紅寶石」洛神葵不但在保健食品發展更亮眼,拓展洛神葵觀賞領域,增加產業競爭力。

太陽能上身 稻草人怪聲驅鳥(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8)

小米田裡揹著太陽能板的稻草人,威風八面,小鳥不敢越雷池一步!辛苦耕耘農作物常遭野鳥肆虐,讓農民恨之入骨,台東農改場研發太陽能擬人驅鳥器,不僅可節省人力成本,也可讓農作物損失減少約3成且全年無休,目前已技術轉移給民間生產。

台茶22號 鎖定年輕人與國際客(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03)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場長陳右人表示,為強化中低海拔茶葉產量與品質,場方花18年培育出台茶22號,可製成多種茶,口味投年輕人及國際客所好,將成休閒茶園重要推廣品種。

葡萄防病有一套(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3)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新研發「葡萄晚腐病管理技術」,掌握「用藥時機」及「套袋」2項技巧,不但葡萄幾乎不受晚腐病侵害,可降低90%晚腐病用藥,每公頃可節省9000元防治成本。3日在新社區白毛台葡萄專業區舉辦成果觀摩會,透過實地操作教導果農掌握套袋技巧。

北港黑金剛花生改良口感脆嫩產值高(新聞來源:yam天空新聞 2014/12/03)

北港農會引進由黑金剛土豆改良的最新品種「黑美人」花生,經輔導農民栽種相當成功,農民欣喜萬分並以「變形金剛」來稱讚這種新花生,口感脆嫩,炒香蒸煮皆宜,產量高且價格高出一般黑金剛一倍,將是花生明日之星,台南農改場正式簽約授權北港農會推廣,農會將開闢國內第一個生產專區,全面推動新品種台南16號花生。

農畜種苗辦活動 齊秀研發成果(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2014/12/02)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畜產試驗所第四度合作辦理開放日活動,今年特地邀請台灣種苗改進協會參與,「農畜聯合開放日暨第十八屆種苗節活動」將展出多項研發成果作品、推廣農業新知識,邀請民眾來一趟知性的農畜之旅。

台荷合作 小番茄可望全年生產(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2)

「小番茄嬌貴,夏季太熱無法生產」,行政院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耗時3年取經荷蘭溫室栽植技術,聘請荷蘭專家來台指導,未來小番茄可望全年生產。

台南農改場育成夏南瓜30天可收成(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2)

另農改場歷經12年育成4個品種的「夏南瓜」,種在盆栽內30天就可收成,是實現「城市農夫」的農作物。

農試所研發銀葉粉蝨監測及綜合管理技術,輔導農友有效抑制番茄減產與品質劣化,顯著增加農民收益(新聞來源:農試所新聞 2014/12/01)

農業試驗所針對番茄栽培上銀葉粉蝨及其所傳播黃化捲葉病毒,嚴重造成減產與品質劣化問題,研究銀葉粉蝨監測及防治方法,並輔導農友應用綜合管理技術,成功控制番茄黃化捲葉病罹病率於10%以下,殺蟲劑使用量較一般慣行管理用量減少50-70%,而且產量提升1.2倍以上,顯著增加農友收益。

米中豪傑-高雄145號及高雄147號(新聞來源:高雄農改場新聞 2014/12/01)

2014 年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頒獎典禮,於 10 月 4 日 在台北花博爭豔館舉行。今年農糧署為聯結稻米品質與產地形象,首度以「品種」分組進行比賽。經激烈競爭,桃園縣八德市以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育成的高雄 145 號奪冠,挑戰組則由高雄市大寮區以高雄 147 號拔得頭籌。其中,全國賽挑...

鮮食熱炒兩相宜 胡瓜新品種~高雄3號「夏青」(新聞來源:高雄農改場新聞 2014/12/0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以下簡稱高雄場 ) 今年推出適合在夏季栽種的 胡瓜新品種-高雄 3 號 ( 商品名:夏青 ) ,於 2014 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亮眼登場,即深獲參觀民眾的喜愛。本品種 果長 11~13 公分 ,果寬 2~3 公分 ,單果重約 80-109 公克, 短小筆...

酸甜美味 宜蘭黃金柑鮮採上市(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1/28)

安全優質的宜蘭黃金柑,依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金柑健康管理生產栽培技術」所生產,通過農藥殘留檢測,健康上市!!

利用分子標誌技術篩選番茄抗病品種(新聞來源:種苗場新聞 2014/11/27)

番茄 ( Solanum lycopersicum) 為茄科番茄屬作物,原產於美洲安地斯山區,營養、產量及經濟價值極高,為全世界產量最高之重要蔬果作物之一。番茄生育過程中極易遭受病蟲為害,嚴重影響產量與品質,常見病蟲害有根瘤線蟲、晚疫病、萎凋病、黃萎病、葉霉病、黃化捲葉病、斑點萎凋病、嵌紋病、青枯病...

本土紫錐花研製保健品搶市(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1/26)

紫錐花在國外是常見的保健植物,農委會台中農業改良場從加拿大引進3種紫錐花,經過10年栽培選育,不僅成功讓它在台灣生長,也開發出紫錐花茶飲及保健食品,盼國人在食用後能預防感冒,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

農試所研發之高感度乙醯膽鹼酯酶,備受國內外使用單位肯定(新聞來源:農試所新聞 2014/11/24)

農業試驗所創新研發之農藥殘留快速檢驗技術(簡稱生化法),係依據毒理學檢測原理,專用於篩檢近百種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兩類神經毒性殺蟲劑之累計毒性。多年來已建立制式檢測流程,執行檢驗人員均經正規技術訓練,檢驗試劑亦經層層品管,以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度,應用層面也由蔬果擴大至稻米、茶葉等糧作。為因應部分作物產...

肆虐全球桉樹枝癭釉小蜂,林試所成功選育抗蟲品系 (新聞來源:林試所新 2014/11/18)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表示,釉小蜂的繁殖擴散能力很強,在桉樹的嫩枝與葉柄形成蟲癭,導致植株枝葉變形呈叢枝狀,嚴重影響桉樹生長。為了對抗該病害,林業試驗所已成功選育出抗蟲品系的桉樹。



科技發展

電腦達人返鄉改種蓮霧 年收逾百萬(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15)

40歲的戴意定原本從事資訊科技產業,12年前返鄉種蓮霧,不斷精進栽培技術,種出色美味甜的黑珍珠蓮霧,每年11月中旬採收到隔年6月,幾乎全年無休,年收入超過百萬以上。

農民有善大地 織羅朝有機稻作栽種(新聞來源:原住民族電視台 2014/12/15)

改良場人員特別說明有機水稻裁培的方式,在整個水稻生育過程,完全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與農藥,包括殺蟲劑、殺菌劑及除草劑的自然裁培方式,裁培環境必須是已經規劃為良質米適裁區,並且經過土壤及灌溉水檢測合格無污染的水田,與鄰近非有機農田有適當的阻隔。

苗栗有機成果展 碾米廠也有機(新聞來源:聯合報 2014/12/14)

苗栗縣通霄馬家庄「廻鄉有機驛站」2014苗栗有機成果展中,同時為有機實驗農場、有機碾米廠揭牌,讓縣內有機概念從「一級生產」擴大到加工、銷售。

茶種DNA圖譜資料庫 可防混茶(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表示,有關報載知名茶商進口中國茶混充國產茶一事,已於今年初財政部關務署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即掌握異常報關情事,並在5月由茶業改良場進行茶葉種類及產地鑑定,鑑定結果提供檢調單位偵辦。

芝麻價格看俏 稻農改種芝麻(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10)

本土芝麻價格看俏,去年每台斤產地價格約130元,北港鎮稻農紛紛改種芝麻,今年產量與價格與去年相當,不過農民抱怨找不到人手採收,希望相關單位能協助解決這個問題。

進口替代作物薏苡 ~ 水田移植栽培技術 (新聞來源:台中農改場新聞 2014/12/09)

為配合休耕田轉 ( 契 ) 作進口替代作物之政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12 月 9 日星期二上午 10 點 30 分於臺中市大雅區民生路 4 段 333 巷 61 號旁農田舉辦「薏苡栽培技術推廣觀摩會」,介紹薏苡生育特性並輔導農民薏苡栽培技術,由改良場林學詩場長主持,農糧署、農會人員及...

歡慶20周年 利統 農產保鮮技術受肯定(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8)

以專利技術平台為核心,運用甲殼素、乳酸菌、保鮮技術全面支援保健食品產業、生態畜牧產業、農產品及農業資材3大領域,成功協助全球知名品牌開拓國際市場登上世界舞台的利統公司,日前歡度20周年慶。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肯定利統對國內農業發展的卓越貢獻,期勉未來以專業技術,持續陪伴台灣農業和台灣農民克服外銷國際困境...

畜牧廢水回灌農田 肥了莊稼(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8)

養豬戶為減少汙染,近年嘗試將處理過的豬糞尿回灌農田,不只減了養豬廢水,還肥了莊稼、少用化肥,一舉三得。

龍眼葒健康食品 骨質疏鬆免驚!(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6)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林文川、郭昭麟經過8年研究本土中草藥「龍眼葒」(台灣骨碎補),可增加成骨細胞活性,預防骨質疏鬆,進行產學合作、技術轉移開發健康食品;昨天農委會科技研發單位到太平區生技蘭園舉行成果發表。

維護山林 茶業改良場推中低海拔茶(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3)

台灣人愛喝茶,高山茶尤其受歡迎,然而,高山種植茶葉,卻會影響水土保育,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副研究員李臺強花了18年時間,培育出適合中低海拔種植的臺茶22號,茶湯清甜、香氣濃郁,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保育高山不受破壞,預估明年即可推出。

「杭菊」永續發展專家建議從健康環境出發(新聞來源: 中廣新聞網 2014/12/03)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為了避免農藥殘留,影響「杭菊」產業的永續發展,可以透過各種有機可用的資材防治病蟲害,生產安全優質的「杭菊」。

通霄彩虹玉米 皮薄香Q口感佳(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03)

苗栗縣通霄鎮農會推廣活化休耕地轉種彩虹玉米,今天在縣府舉辦成果發表,以彩虹玉米入菜料理、研發副產品,健康美味。通霄鎮農會推出的彩虹玉米是由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以黑糯米台農5號育種成功,5年前技轉授權通霄鎮農會推廣栽種,目前全鎮栽種面積約30公頃。

食用玉米安全無慮  臺南農改場輔導農友安全用藥(新聞來源:臺南農改場新聞 2014/12/02)

甜玉米有毒?近日媒體出現此則報導,讓消費者對甜玉米的安全產生了疑慮,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長期致力於輔導農民安全用藥,生產安全、新鮮的農產品,依據近 2 年 (102 年至 103 年 10 月止 ) 農糧署及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針對食用玉米抽驗計 136 件樣本,全數通過農藥殘留檢驗,故國產食用玉米農藥殘...

窮盡心血 李臺強花18年孕育平地高山茶(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2)

農委會茶改場研究員李臺強,花了18年時間,從烏龍茶和金萱茶中配種選育出「台茶22號」新茶種,香氣足、可在低海拔種植,一改外界認為高山種茶破壞水土的印象。

北港農會攜手農改場 推廣黑金剛土豆(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2)

北港鎮農會行銷黑金剛土豆,與農改場合作試種新品種「台南16號」黑金剛土豆,其特色是富含花青素、油脂較低,符合現代人的健康訴求,2日田間觀摩會吸引許多農民參與,詢問如何加入種植專區。

野生山藥馴化記(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2014/12/01)

臺灣山藥以白色、紫色兩種為多,較常見的如台農一號、二號與花蓮三號(長白山藥)、桃園四號(白金山藥),而其中又以基隆野生山藥特別受消費者推崇,主因其口感鬆軟綿密,黏液多,冷食最能讓人吸收到其營養價值,根據民國62年「基隆山藥在臨床應用上是最佳選擇的山藥品種」這份研究報告中得知,基隆野生山藥營養成分僅次...

宜蘭黃金柑健康上市(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4/11/28)

世界上少數可以連皮吃的柑桔類水果「金柑」,其果皮甜且富含維他命C與類黃酮化合物等成分,配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指導之「金柑健康管理生產栽培技術」生產並通過農藥殘留檢測,即將健康上市!!

「有機水稻栽培技術」整套輸出織羅部落,農民轉型更有信心(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4/11/25)

為促進原鄉部落水稻栽培轉型有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1月25日假花蓮縣玉里鎮織羅部落黃偉峰農友示範田辦理有機水稻綜合栽培管理示範觀摩會,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立的有機水稻栽培模式整套傳授給農民,希望織羅部落的農友都能漸漸轉型有機栽培。

崙山部落油茶輔導,讓部落重現生機(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4/11/20)

近年來一連串的油品食安問題,引發國人對食用油安全的高度重視,而在地友善耕作的苦茶籽所壓榨生產的苦茶油,讓崙山部落一炮而紅,在市場上被迅速搶購一空,自產自製的「崙山苦茶油」便成為崙山部落最重要、且具代表性的農產品之一。為協助部落建立「崙山苦茶油」品牌,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積極輔導崙山部落生產安全與高...

種苗處理有一套,青蔥高產病蟲少(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4/11/18)

花蓮農改場於103年11月18日舉辦「青蔥種苗處理技術觀摩會」,由該場黃鵬場長主持,三星地區農會謝志旭總幹事亦到場勉勵農友共同注意作物健康管理、維護食安,期能藉此擴展示範成果,嘉惠農民。



商情訊息

創櫃板說明會 農企業捧場(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11)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日前與櫃買中心、彰化縣工業會共同前往彰化舉辦「創新事業新契機-創櫃板說明會」,吸引農企業經營者與會。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王金來表示,企業是否能將創意透過商品化發揚光大進而永續經營,關鍵在於穩定的資金來源與健全的財務體質。創櫃板的設置,讓新創事業能透過市場機制募集新資金,進...

官學研合力 醫材聯盟啟動(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10)

看好創新醫材有機會接棒新藥成為生技重量級部隊,由國家實驗研究院推波產、官、學、研界共20個成員組成的「國研醫材創價聯盟」正式啟動!預計透過聯盟「一條龍」式服務,縮短產品上市時間約2年、研發經費減少15%。

台東旅遊結合種稻 吸引遊客(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4/12/10)

池上米名聞遐邇,米粒Q彈,米香誘人。為了將這份來自大地的恩賜推廣給大家,池上農會結合了農業休閒旅遊,吸引民眾體驗。

水電工返鄉轉做農 年收突破百萬(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9)

原本從事水電工程的蘇嘉福,看著父母年紀漸長,加上政府鼓勵漂鳥返鄉務農,於是將位在長治4分多的家中農地改搭溫網室,除種小蕃茄外還與香瓜輪種,採用離土栽培方式,以箱型容器填裝客土,省去翻耕困擾,一年四季都有作物收成,今年年收入已經超過百萬元。

台法簽協議 互惠推動農業發展(新聞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2014/12/05)

台、法今天(5日)簽署農業合作協議。農業委員會今天與法國在台協會主任歐陽勵文簽署「台法農業合作協議」,這項合作協議將寄送至駐法國代表處由呂大使慶龍簽署後生效。農委會指出,畜產試驗所與法國國家研究院自1983年起,就動物相關研究進行合作至今,除提升雙方畜產相關技術,也促進畜禽產業發展,彰顯國際合作對產...

稻農轉作大豆 每公頃補助4萬5(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5)

國內稻米已供多於求,二期的再生稻田區品質難掌控,因易受東北季風影響,現正推廣改轉作進口替代作物如高粱、大豆等,針對大豆政府還補助每公頃4萬5千元、輔導栽培技術,今在清水區農會舉辦推廣活動,希望農民創造多重收益,也鼓勵國人多用國內農產品。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青割玉米新品系墾丁1號」技術移轉簽約(新聞來源:中央日報 2014/12/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於12月4日下午舉辦的103年度草食動物產學技術交流座談會議程中,特別安排畜試所所研發的「青割玉米新品系墾丁1號」技術移轉簽約儀式,承接廠商為「台灣牧草產業發展協會」,技術移轉授權金額為新臺幣60萬元。本項技術是由畜試所恆春分所所研發,主要創作人代表為恆春...

全國第六處農民直銷站 新埔鎮開幕(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2/0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推動農產品地產地消,減少中間流通成本,縮短食物里程,建構小農銷售平台,創造經營者新商機,增加農家收益,於102年5月訂定「輔導試辦農夫市集及農民直銷站執行方案」,該署積極規劃在全國各地輔導設置農民直銷站,現已有五站開賣營運均獲得當地農民與消費者熱烈迴響。為擴大服務範圍,輔導新...

綠金夯 農業科技商機12/15發表(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14/12/03)

農委會主辦、農科院執行的「2014農業科技商機發表暨投資說明會」,12月15日在南海路的農委會1012會議室舉辦,發表三件潛力案件商品化事業化評估報告(Business Plan),加速農業新創事業及國際化發展。

農委會首開青農輔導 發展加值產業(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2/01)

為鼓勵青年從農,活絡臺灣農業,農委會持續推動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工作,提供家教式的陪伴輔導,讓青年農民能穩健經營,並持續擴大規模或創新加值發展。

棄休耕種黑糯玉米及高梁收益好(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01)

農委會持續推動農地活化,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試辦發現,種植黑糯玉米每公頃淨收益可達新台幣15萬到20萬元,種植釀酒高粱約為5萬元,優於休耕補助金,具備推廣誘因。

休耕 種黑糯玉米高梁收益好(新聞來源:中央日報 2014/11/30)

農委會持續推動農地活化,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試辦發現,種植黑糯玉米每公頃淨收益可達新台幣15萬到20萬元,種植釀酒高粱約為5萬元,優於休耕補助金,具備推廣誘因。

造屏科園區成為觀賞魚產銷基地(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1/27)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7)日在行政院會聽取農委會「我國觀賞水族產業推動情形」報告後表示,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政府必須主動在開放中找到臺灣重新出發的機會,農業雖然是相對弱勢,但只要能掌握優勢及發展契機,正面迎向競爭,並靈活調整步伐,就能讓產業脫胎換骨。

北美紫錐花 成功在台栽植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1/26)

農委會台中改良場努力十年,將原生於北美的紫錐花,成功栽培選育出適合在台灣生長的品種,在花蓮吉安、鳳林及南投草屯以有機及自然農法栽種一公頃,更進一步研發出紫錐花草茶飲、保健食品配方等。

近期豬價回檔 農委會籲請各界配合供銷並注重消費者權益(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1/26)

農委會表示,近期因仔豬下痢疫情影響效應減弱,豬源供應逐漸恢復,加上預期心理影響,致毛豬供應量有增加的情形,11月迄今,每日平均交易22,687頭,較10月份平均21,445頭,增加1,242頭,增幅達5.47﹪,故近日毛豬拍賣價格回檔趨勢較為明顯,該會已協調各供銷單位及產業團體,確實依調配的數量供應...

日本農業革新 開展新五化運動(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1/25)

安倍首相強力改造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其中的農業革新與機器人革命,最令全球側目。農業運用最低端科技,機器人採用最尖科技,卻並列為日本兩大新興產業發展軸心。日本農業正在轉型升級,邁向自由化、創新化、科技化、企業化、高值化的「農業新五化」之路,最古老的農業,成為下一波全球最熱門的舞台!台灣應該借鏡日本新...



焦點訊息

農業特種部隊出動重現金黃稻海(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15)

政府服務品質獎邁入第六年,每個得獎機關都有溫馨的服務小故事值得被發掘與鼓勵,特別推出「政府感動服務新體驗系列」與讀者共享。

查驗陸茶葉混充 技術明年可望上路(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10)

為防進口中國茶混充國產茶一事,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表示,已與茶業改良場開發茶葉原產地鑑別技術,確認精確度後將作為查驗市售茶產地的佐證技術,明年有機會公告上路。

生產履歷使用 每天逾10萬張(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10)

食安問題讓生產履歷更顯重要,農委會推動生產履歷制度邁入第7年,今天展示相關成果;統計顯示,標籤使用量較去年成長97%,103年至11月已突破3650萬張,換算每天逾10萬張。

抗旱 經長17日主持會議(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09)

水情吃緊,經濟部持續滾動式檢討全台水情情況,預計17日將再邀集相關單位開會,將由經濟部長鄧振中親自主持。

2014科技農企業菁創獎得主揭曉(新聞來源:農委會農業新聞 2014/12/09)

2014 科技農企業菁創獎頒獎典禮於 103 年 12 月 9 日在農委會 5 樓大禮堂舉行,由副主任委員文陳德頒發 12 名入選業者獎牌,並宣布 8 位得獎名單。菁創獎「創新研發」類有 3 家得獎業者,包括亞比多生技發展有限公司、凌越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及欣樺種苗貿易有限公司;「科技應用」類獎項則由台...

頒發2014科技農企業菁創獎 樹立創新研發與科技應用典範(新聞來源:農委會新聞 2014/12/08)

為鼓勵國內農企業投入研發及行銷,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辦理「科技農企業菁創獎」 ,以肯定農企業在科技研發及應用的優異表現。本( 103 )年該獎「創新研發」類有 5 名業者入選 , 「科技應用」類則有 7 名業者入選,得獎名單將於 12 月 9 日下午 1 點 30 分在農委會 5 樓大禮堂舉行之頒獎...

農委會:只要跑更快 別怕科技被複製(新聞來源:中央日報 2014/12/08)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盧虎生5日率媒體團參訪苗栗農業科技研究院、高雄嘉豐海洋公司、高雄中芸港,推薦台灣最新發展並產業化的農業科技。盧虎生表示,無論是什麼樣的科技項目,都會被複製,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跑得更快,讓競爭者追不上。

田裡有腳印市集 揪您支持綠保(新聞來源:yam天空新聞 2014/12/07)

臺灣第一個訴求讓農業生產與野生動物共存共榮的「田裡有腳印市集」,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熱鬧開市,廣邀來自全臺各地參與「綠色保育」的小農展售綠保標章農產品,藉由買米、買菜、買茶作保育,希望讓消費者了解農田裡除了人類,如果也能有其他生物的足跡,才是健康的農田生態,並期望喚起大眾以行動支持綠保,以購買力...

澎湖水族館 8日回歸海生中心管理(新聞來源:中央社 2014/12/07)

農委會澎湖水試所今天表示,澎湖水族館在委外經營近10年後,8日起將回歸所屬的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管理;期盼農曆春節前重新開放。

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湧入276萬人潮(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14/12/07)

為期1個月的「2014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今(7)日下午圓滿落幕。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表示,因交通接駁措施奏效,今年該活動創下參觀人潮達276萬人次,超越去年的256萬人次,更為新社周邊商圈帶來17.9億元的商機,比去年成長5%。

漁業署:中西太平洋黑鮪幼魚 漁獲須減半(新聞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2014/12/07)

農委會漁業署指出,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年會通過30公斤以下黑鮪幼魚漁獲量減50%,去年減15%。WCPFC第11屆年會會議1到5日在薩摩亞阿匹亞舉行,包括台灣、美國、歐盟、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菲律賓及太平洋島國等26個會員國出席。

花東花海季 3公頃開到春節(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6)

總面積數百公頃的花東花海季,昨天在花蓮市國福養生休閒園區起跑,3公頃的花海畫布將持續至農曆年節,讓遊客、返鄉遊子享受美麗的景緻。

「國際土壤日」 喚起國人關注土壤環境(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2/06)

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 與國際土壤學聯盟 (IUSS)呼籲全世界人民加強落實對地球珍貴土壤資源的保育與珍惜,確保地球村的永續與幸福,在去年聯合國大會促成決議,將本(2014)年12月5日定為「國際土壤日」,並宣佈2015年為「國際土壤年」。

有機農產品把關嚴謹 消費者安心(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2/0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5日表示,國內市售有機農產品秉持嚴管嚴查原則,每年皆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標示」及「品質(農藥殘留及不得使用食品添加物)」查驗。近3年平均每年標示抽查3,240件,合格率達97.5%;品質平均抽驗1,948件,合格率達99.13%,不合格案件逕由主管機關依法裁處,維護消...

糙米取代白米飯 排毒、抗老、不發胖(新聞來源: Yahoo奇摩新聞 2014/12/05)

糙米,俗稱「活米」,如果妳把它浸在水中,沒多久它就會發芽;而白米又叫「死米」,它是絕不可能再發芽的,據專家研究,能發芽的糙米具有更強的抗氧化能力,所以在日本很流行吃發芽的糙米。不過,一定是在糙米一露芽的時候就馬上做成米飯吃掉,否則發芽過度,糙米的營養就流失掉了。我一般是在頭天晚上把糙米泡在水裡,一夜...

追稅、打擊黑心油…傑出貢獻公務員受獎(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5)

銓敘部上午舉行今年度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記者會,彰化縣衛生局「打擊黑心油品團隊」因前年揭發台灣首宗大統混油事件,並查獲進口油品違法添加銅葉綠素獲團體獎,另外,個人獎部份推廣行銷毛豆成為「台灣綠金」的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周國隆同獲殊榮。

茶葉基因資料庫 別想混茶 (新聞來源:聯合晚報 2014/12/03)

市面上混茶風氣盛,為了防堵低價進口茶混充台灣高山茶銷售,農委會茶改場完成茶葉基因資料庫,有效辨別台茶和越南、印尼、泰國、中國大陸茶葉,準確率高達95%。

花蓮7年級兄弟檔 返鄉種有機中藥材(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2014/12/02)

從沒拿過鋤頭的7年級兄弟檔黃嘉銘、黃嘉慶,大學念化學系、公管系,退伍後選擇回鄉種植有機無毒的中藥材。兄弟倆說,即使已賠了4年,仍堅持做對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正確的事。

農改場:台灣甜玉米幾不施農藥(新聞來源:yam天空新聞 2014/12/01)

行政院農委會台南農改場今天指出,近日有媒體報導甜玉米有毒,但台灣育成的甜玉米品種已幾乎不用農藥,傳聞並不正確。

農畜聯合開放日 六日台南登場(新聞來源:中央日報 2014/12/01)

行政院農委會畜試所與台南農改場將於6日辦理農畜聯合開放日暨種苗節,發表研發成果並展售農畜產品,預料吸引大批遊客。

水保局臺南分局協助關山社區農村再生11/28手工黑糖製糖開工(新聞來源:yam天空新聞 2014/11/28)

臺南市南化區關山社區11/28舉行手工黑糖製糖開工典禮,並邀請水保局、計畫相關協力單位等,一同體驗榨甘蔗及參與手工黑糖製作,從榨汁過濾、沸騰去雜質,在不斷熬煮、撈渣的過程中,原本顏色輕淺的甘蔗汁顏色逐漸變深,漸漸轉成濃稠的糖漿方可起鍋。最後,大家一起享用今年第一批甜滋滋手工黑糖,充分展現社區對於黑糖...

柳橙鮮採上市,多多食用健康加分! (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新聞 2014/11/28)

時節已近冬令寒意漸濃, 又到品嘗 風味濃郁、帶清新香氣 的國產柳橙季節了! 由於今年 柳橙果實生長期間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因此品質更勝往年 ,農民已陸續採收上市 , 要品嚐優質營養、物美價廉 的新鮮柳橙正是好食機 。

米食產業國際研討會 成果豐碩(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1/27)

為促進我國米食加工產業發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中華穀類食品科技研究所於11月25~26日辦理的「2014米食產業國際研討會」已圓滿落幕。為期2天的研討會,吸引來自歐、亞、澳洲共計12國150人與會進行交流,堪稱歷年來國內最盛大之米食研究加工領域學術交流會議。

農業界奧斯卡獎 11人獲殊榮(新聞來源:自立晚報 2014/11/2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激勵我國農業實驗研究及推廣人員對產業的貢獻,並帶動更多農業界夥伴突破傳統,運用知識與技術創新,提升整體競爭力,昨(25)日在該會3樓國際會議廳辦理「103年度優秀農業人員頒獎表揚活動」,由主任委員陳保基親自頒發每位得獎者獎狀與獎座各乙面,以資鼓勵,並與受獎者本人及其親友合影留念。 ...

:::取消訂閱意見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農業技術交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