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 技轉公告| 活動訊息|農業相關新聞:研發成果報導、科技發展、商情訊息、焦點訊息
新聞來源:種苗改良繁殖場 2021/02/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利用每年機關開放日舉辦新社花海活動,經由景觀佈置蒐集許多景觀作物,其中秋海棠已蒐集達120餘種,該場於場內溫室設置建立秋海棠種原圃,以達種原保存及教育推廣之目的。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2021/02/16
豆皮營養價值豐富,現在更多出了色彩變化!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國產大豆為基礎材料,成功開發豆皮新穎加工產品。藉由導入其他具有功能成分及天然色素的蔬果材料,開發出綠、黑、橙及金黃等色彩繽紛的亮麗豆皮,更增添產品的風味、色澤及營養。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15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花蓮場)多年選育育成的雜交一代品種花蓮1號~7號,從苦瓜花蓮1號品種權於2009年辦理第一個非專屬授權開始,至今花蓮1號~6號已辦理專屬及非專屬授權達16次;分別在花蓮、宜蘭、新竹、苗栗、高雄等地區於設施有機栽培生產鮮果及加工產品上市,花蓮7號於花蓮及宜蘭等產地試種,在瓜果類...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12
溫網室通風不佳,農民使用引擎動力搬運車可能反而受排放廢氣危害健康,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履帶式電動搬運車(機),並從智慧跟隨行李箱獲得靈感,讓搬運機不用遙控,就能自動跟隨操作人員前進。高雄場簡化搬運車機構,讓窄身的車體更適合溫網室使用,且因機構簡單易於保養,成本也較低,售價可壓到10萬元以下。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12
溫網室通風不佳,農民使用引擎動力搬運車可能反而受排放廢氣危害健康,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履帶式電動搬運車(機),並從智慧跟隨行李箱獲得靈感,讓搬運機不用遙控,就能自動跟隨操作人員前進。新聞來源: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2021/02/10
平地櫻花新生力軍報到!「桃園3號春緋」及「桃園4號紅華」對都市及近郊低海拔地區風土氣候適應性強、花期穩定又容易開花,能有效解決都市裡常見櫻花樹生長勢弱、開花少及景觀效益不佳等問題,讓都市公園搖身一變為賞櫻景點。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2/08
二月迎新春,到處都充滿著年曆年節的喜氣,那您知道水果中,寓意為「好」的水果是甚麼呢? 就是棗子!因為「棗」與「好」諧音,象徵著「凡是接好、一切美好」的意思,用於新春賀禮,帶有「年年好」的吉祥祝福!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2/08
。三月春風吹拂、百蘭開,蘭花是臺灣的旗艦農產品,品種、栽培技術獨步全球,素有「蘭花王國」的美譽。2019年蝴蝶蘭外銷產值高達1億4956萬美元,占外銷花卉總和68%以上。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2/08
洋桔梗顏色豐富多樣且瓶插壽命長,深受消費者喜愛,臺灣洋桔梗每年外銷日本的切花數量超過500萬枝,佔日本進口洋桔梗的90%以上。新聞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2021/02/08
新年的美好從吃第一口好飯開始!國產新米正陸續上市,現在吃好米,正是好時機。讓晶瑩剔透、香軟Q彈的好飯,伴您共度暖烘烘的新年。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06
桃是世界上第六大果樹產業,全球栽培面積約175萬公頃,年產量約為1,320萬公噸,果實富含糖、有機酸、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無機鹽、鈣、鐵、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廣受消費大眾歡迎。新聞來源:食力新聞 2021/02/05
可可原生於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具有遮陰的熱帶雨林下層,隨著貿易發展、可可的栽種向外發散,直至今日從中南美洲、非洲甚至於東南亞等位於南北緯20度之間的區域皆可見到可可的蹤跡。然而,位於北緯23.5度線上的台灣卻是全球最北可可生產國!究竟台灣是靠著什麼才得以發展在地的「Tree to Bar巧克力」...新聞來源:公民新聞 2021/02/04
中興大學「AIPal」團隊導入AI技術2020年12月參加聯發科技第三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競賽獲得特別獎。收割的濕穀需烘乾及精煉,才能成為食用米,然而濕穀含水量越高,烘乾成本愈高,碳排量也愈高。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04
杏是對低溫需求很高的溫帶果樹,因偏好乾燥環境,臺灣氣候不適合種植,但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水蜜桃品種「台農11號─杏桃」,黃皮黃肉,外觀大小都類似杏,對低溫需求不高,可在中北部低海拔地區種植,且其果肉較硬、不軟爛,耐貯運,果肉甜度佳、酸度低,將可拓展國內另類市場。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03
農藥生產、上市前需要經過毒理安全試驗,確定其可能危害人體程度,但相關試驗會使用動物試驗,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開發出可篩檢出生前發育毒性(致畸胎性)及內分泌干擾作用的技術,可大幅降低使用實驗動物數量,且相較傳統出生前發育毒性檢驗技術耗時6個月,藥毒所篩檢技術只要2周;並可同時做雄性素、雌性素、甲狀...新聞來源:農業試驗所 2021/01/29
農業試驗所育成的早生棗品種「台農13號-雪麗」要出國了!該所運用採收後預冷技術與產地低溫包裝流程,搭配運輸過程全部低溫鏈管理,將雪麗棗空運直送荷蘭Amazing Oriental超市,提供荷蘭消費者台灣最高品質的蜜棗!新聞來源:畜產試驗所 2021/01/28
日前本所台東種畜繁殖場將蘭嶼原生豬種-蘭嶼豬回流至原鄉,獲得族人之歡迎,期望能讓蘭嶼豬順利在原生地繁衍不斷,延續當地之傳統文化,並為觀光加分。新聞來源:新頭殼newtalk 2021/01/28
在有機農業中,最難達成,也最複雜的有機種子在配合產業需求的規劃下,於109年6月8日種苗場為全國第一個專門以「種子」為產品品項的有機農糧加工場域驗證。新聞來源:聯合報 2021/01/26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今天舉辦年終研發成果會暨有機栽培園區揭牌儀式,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說,有機栽培園區十年有成,已試驗種植水稻、薏仁、小番茄、紅龍果等十種作物,也是中台灣第一個有機驗證的場域,未來將繼續提供給農民觀摩,以推動有機栽培農業。新聞來源: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2021/01/26
福牛報喜迎新春,回顧過往一年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中場)的成果相當豐富,計育成豌豆、蕎麥及石斛蘭共3個新品種、取得穗砧苗排列式夾持與斜切裝置等3項專利,辦理21項科技研發技術移轉供國內農產業運用,供應作物種原推廣至農民生產達26,460公頃,提供免費服務農民土壤肥力分析與病蟲害診斷系統的服務案...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6
彰化為農業大縣,許多農民仰賴農改場研究員,協助耕作、研發、技轉等工作,行政院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26日舉辦年終暨研發成果記者會,其中包括以鐵粉披衣稻種的濕式水稻直播技術;場長李紅㬢表示,過去一年裡我們完成3種品種育成、3項專利取得,有償技轉21項,展現豐沛的研發量能。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26日舉辦記者會,展示畜試所去年研究成果,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畜試所去年研究成果豐碩,共有4項研究獲農委會智財權保護運用獎勵等獎項;其他尚有宜蘭分所長劉秀洲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等19個獎項。新聞來源:翻爆 2021/01/25
行政院長蘇貞昌23日視察位於新北市的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時,要求農委會提供充足研究經費,持續優化研究人員的工作環境,他說,相關研究成果除走入產地與產業化外,更要走出研究室與民眾生活緊密連結,研發成果要讓民眾看得到、學得到及用得到。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5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是縣內魚苗生產及生態保護的重要基地,培育許多高經濟淡水魚種,如草魚、鰱魚、孔雀魚等,同時設有教學展示館,呈現多種魚類文獻供民眾瞭解湖沼生態;花蓮縣府配合食農食魚教育政策,水培所今年也規劃許多體驗課程,強化民眾生態保育理念。新聞來源:台灣好報 2021/01/22
為發展臺東地區農業六級化,並展現年度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於本(110)年1月22日在該場區域教學中心2樓會議室舉辦「臺東農業六級化暨年度試驗研究成果研討會」,轄內農政單位及農友等來賓熱烈參與。除發表年度重要研究及推廣成果外,期藉由各界交流,以農業生產(一級)為基礎,結...新聞來源:水產試驗所 2021/02/12
海岸漁村是仰賴漁業資源的人類生活聚落,受到海岸、環境、社會、經濟變遷及資源減少等影響,面臨著永續發展的困境。新聞來源:Yahoo新聞 2021/02/03
環保意識抬頭,各國都在減塑、研發塑膠替代產品,墨西哥有一間公司,回收廢棄酪梨果核,利用獨家專利技術,製成可分解的生物塑料,應用在盤子和咖啡杯蓋等食物容器,和傳統塑料相比,生物塑料在製造過程中使用較少石油,含有較少的有毒化學物質,對環境的傷害也比較小。新聞來源:TVBS新聞 2021/02/03
台灣人愛吃菇,一年就能吃掉近百億元的香菇,不過您知道香菇的栽種方式,其實也有生態永續的功用嗎?台灣過去多半使用段木種植方式,但因為砍伐樹木數量較多,漸漸開始研發出太空包的種植方式,專家強調,其實太空包不僅可以控制生長的時期,也能有將農業廢棄當成太空包材料。新聞來源:慈善新聞網 2021/01/22
「工作時手臂一直抬高,手臂好痠喔!」,農友們的心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聽到了!為減輕農民務農時的體力負擔與疲勞感,增進工作效率,以及提升工作後的生活品質,農委會補助國立中山大學林韋至副教授開發「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研發成果亮眼,於今(21)日在農委會與欣農民企業行辦理「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技術移轉簽約...新聞來源:Yahoo新聞 2021/02/05
農委會自107年起與行政院食安辦公室、經濟部及衛生福利部等進行跨部會協商,並辦理專家座談及公民會議,以凝聚農產加工一元化管理政策共識。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2/04
苗栗人文生態休閒聯盟發展計畫自2017年起,透過跨域整合結盟,推廣生態旅遊觀光,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今年再添生力軍,4日台灣中油探採事業部簽署加入,將以環境教育及觀光規畫為重點,加值苗栗縣多元旅遊亮點及創新營運模式。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2/03
農委會今天公布,去年下半年起推動的「青年農民農業經營準備金」方案,對象為18到45歲的新進農民,110年度採線上申請,2月17日起受理,至3月16日止,最高2年可領新台幣72萬元。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2/02
屏東縣為全台檸檬最大產區,一年四季皆能生產,也是內外銷的熱門果品,保證責任屏東縣金園農產品生產合作社,上周已陸續出口3至4櫃檸檬,今天農糧署和屏東縣政府今天在鹽埔鄉,舉辦檸檬鮮果封櫃啟運儀式,再度出口1950箱,總重23.4公噸的檸檬鮮果,計本周六抵達上海。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21/02/01
全台種植蜜棗面積1860公頃,台南市約有265公頃,僅次於高雄、屏東,除了供應內需市場外,外銷一向以大陸、香港為大宗;近年克服東方果實蠅疫區問題後,銷往日本、韓國等地頗受喜愛。台南楠西品利農場場長、神農獎得主謝明樹,從2018年加入銷日行列後,從第一年的500公斤試水溫,接下來逐年成長,今年產期還未...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31
全台種植蜜棗面積有1860公頃,台南市約有265公頃,僅次於高雄、屏東,除了共應內需市場外,在外銷上以大陸、香港為大宗,近年南市蜜棗更克服東方果實蠅疫區問題,銷往日本、韓國等地,深受消費者喜愛,位於楠西的品利農場場長、神農獎得主謝明樹從2018年開始加入銷日行列,從第一年的500公斤試水溫,接下來逐...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1/29
雲林縣府29日推出「雲林扭幣(Nubi)」APP,透過了解包括農業政策、政令,以及參加活動累積領取後,可以到休閒農場或休閒農業區消費,希望大家遠離群聚,多到農區旅遊。臺南市與嘉義縣政府也力推左鎮光榮、楠西梅嶺、七股溪南、瑞峰太和、茶山及南笨港等休閒農業區,強調大自然是療癒人心最好的藥石。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4
台中市茂谷柑栽培面積552公頃,產量超過1萬1000公噸,產季為每年1至4月。為協助農民拓展行銷通路,台中市農業局輔導農民團體、產銷班等共同運銷,鼓勵農民將茂谷柑分級包裝後送拍賣市場,目前拍賣格每公斤約41元,石岡區特級茂谷柑日前衝上170元高價。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2
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與三個嘉義地方合作社合作推出「林下良品」品牌,22日上午在「觸口自然教育中心」舉辦品牌識別系統發表會,希望讓這些產品與消費者搭上橋樑,讓民眾採購農林產品時有更多選項。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1
屏東蜜棗首度出口到馬來西亞!雖然疫情影響國際航運,但屏東縣優質LV級蜜棗仍受到國外青睞,21日於高樹農會集貨場舉辦「蜜棗外銷馬來西亞封櫃」,是屏東蜜棗首度外銷至馬來西亞。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1
雲林縣蔬果外銷獲大訂單,百噸蔬果銷星、馬,21日在雲林縣長張麗善及縣農業處長吳芳銘見證下,由雲林縣農會與民間農產公司簽署合作契約,超過100公噸的蔬果將陸續外銷到星、馬等地,為雲林蔬果外銷開出新春紅盤。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18
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必須遵循「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操作,農委會農糧署日前已將現有30種水果作物TGAP,整合為1本「水果類」TGAP,可方便栽培多種果樹農民一次記錄管理多種作物,驗證時簡化審查作業流程。並且,水果類TGAP特別將龍眼、荔枝及紅棗3種水果的初級加工果乾TGAP,也納入管理。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13
報告指出,全球對於生物多樣性喪失議題高度關注,但地下生物的多樣性則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在規劃永續發展計畫時,應納入充分考量。土壤為農業生產之基礎,可供應全球95%食物來源,而土壤健康及土壤生物多樣性為消除飢餓及達到永續農業系統的核心議題。然而,全球土壤健康及生態系統服務持續受損,因此FAO呼籲全球...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2/09
綠色「食」尚興起,植物肉不僅成近年最夯的食品話題之一,也成食農新創者關注焦點。致力扶植食農新創的「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日前頒發「潛力獨角獸大獎」,得主即為推動「植物肉」的新創企業。專家學者認為,可減少環境負荷、與在地互利共好的企業,更具永續發展潛力。新聞來源:聯合報 2021/02/03
6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看好金門的精緻農業,聯手種起了精緻蔬菜「冰花」,他們從無到有,胼手胝足花了6年的時間,成功種出品質最好的冰花,並將冰花賣到台灣去,目前是不少高檔餐廳指定的食材,也讓金門的冰花成功揚名到台灣去。新聞來源:中國時報 2021/02/02
極端氣候當前,人類未來極需受得了大風、耐得了強降雨,同時還具有豐富微量元素的蔬菜,台南市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近年來陸續推廣「原生蔬菜」,期盼能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並提高普及性,因應未來極端氣候。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2/02
隨著消費者保健養生的意識抬頭,中草藥類素材應用在養生保健上顯得相當普遍,山藥(薯蕷科Dioscoreaceae)便是其中一項。過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部及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等單位均將山藥列為研究發展的重點作物,因其富含維生素、黏質多醣體、薯蕷皂苷(diosgenin)等抗氧化營養素,而國內外的研究...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2021/01/31
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大型集貨冷鏈物流加工廠30日在路竹啟用,高雄市長陳其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出席。陳其邁說,加洲果菜就是「農業供應鏈物流的台積電」,恭喜加洲果菜能夠超前部署,走在智慧農業轉型的最前面。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1/31
日本也面對著類似問題,其政府於2005年公布了「食育基本法」後,在文部省、厚生勞動省、農林水產省,乃至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JA)與各地公私部門的推動下,推出校園午餐、在地食材的標示、地方物產的推廣行銷、針對各年齡層而生的行動策略等,食育或食農教育一時成為日本各地的全民運動,與之相關的活動,更常是...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1/30
聯合國糧農組織依據豆類作物的用途區分為4大類型(如表1),包括油料用豆類如花生、大豆;牧草用豆類如苜蓿與三葉草;蔬菜用豆類如四季豆、豆莢用豌豆等,以及乾豆類包括紅豆、綠豆、扁豆、乾豌豆、鷹嘴豆、羽扇豆、樹豆等。乾豆類的英文統稱為pulses,除可直接食用外,其分離的成分也廣泛應用在食品工業,包括目前...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2021/01/29
台灣與英國昨天簽署「臺英農業合作瞭解備忘錄」,未來將透過建立農業合作對話平臺,針對各項農漁業議題進行交流討論,促進兩國農業合作與農產貿易。新聞來源:台灣新生報 2021/01/29
臺南市政府為打造臺南農業「在地、安全、可追溯」品牌,加強推介臺南優良農漁畜產品,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及倡導「購買在地食材」概念,邀集各界設計好手參加臺南農業新品牌LOGO設計徵選活動,鼓勵設計出臺南農業新品牌代表性標章,讓消費者一看標章即知為臺南優良農特產品,與其他縣市產品區隔,並杜絕仿冒。新聞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 2021/01/27
農委會今(27)日舉辦第32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蘇貞昌特別蒞臨,肯定所有得獎農民對農業的努力。新聞來源:上下游News&Market 2021/01/27
天冷就好想躲進輕暖的羽絨被,一件羽絨被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羽絨又是從哪裡來的?市面上羽絨衣、羽絨被種類繁多,令人眼花撩亂,如何才能挑到貨真價實的產品?新聞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1/01/27
農委會於今(27)日舉辦「第32屆全國十大神農及模範農民頒獎典禮」,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推薦之宜蘭神農謝政佐、花蓮神農黃治鴻皆出席受獎。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蘇貞昌院長特別蒞臨並致詞表達祝賀之意,肯定各得獎人對農業的努 力與貢獻,並頒發十大神農獎當選人證書、匾額及獎金,表揚其在農業上的卓越表現。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5
花蓮縣水產培育所是縣內魚苗生產及生態保護的重要基地,培育許多高經濟淡水魚種,如草魚、鰱魚、孔雀魚等,同時設有教學展示館,呈現多種魚類文獻供民眾瞭解湖沼生態;花蓮縣府配合食農食魚教育政策,水培所今年也規劃許多體驗課程,強化民眾生態保育理念。新聞來源:台灣新生報 2021/01/25
為加強行銷臺南休閒農業及提高在地農業產值,臺南市政府農業局積極輔導推動劃設休閒農業區,今日於新化舉行「南168休閒農業區推動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國產羊肉料理行銷活動,市長黃偉哲出席力挺,品嚐選用優質國產羊肉製作的美味料理,並邀國人到南168線賞美景、吃新鮮美味的台灣羊肉美食與體驗農業旅遊。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2021/01/24
屏東縣高樹鄉盛產蜜棗,今年拜寒流所賜,蜜棗品質及口感是近年來最佳。鄉公所24日舉辦蜜棗評鑑,參賽蜜棗甜度都在14度以上,最後冠軍由76歲的汪丁進獲得,這是他第1次種蜜棗,沒想到就奪冠,直呼「想不到」。新聞來源:農傳媒 2021/01/23
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相對於看天吃飯的農民,或許會想補充一句:「可惜結果往往不如意。」如何在聽天命之際,提高善盡人事的效益,即是農業保險的價值所在,透過事前投保的未雨綢繆,縮小事後亡羊補牢的損害範圍。《豐年》以高接梨險與禽流感險為例,走訪產地,了解實際務農風險,提供農友參考。新聞來源:蕃薯藤 2021/01/22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想好要買什麼送給親朋好友恭賀新年了嗎?農委會自1月18日起至1月31日止推出「農漁會精品網購週-農漁會年貨比拼 喜慶洋洋過大年」活動,計有12家優質電商平臺精選近500項全臺農漁會精品及年節禮盒,直接上網選購就能輕鬆一指下訂送到家。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2021/01/21
農業金庫今(21)日指出,安全認證農漁產品產銷媒合服務平台「農金安心GO」,即日起展開新春送禮優惠活動,推出有機農產品等安全認證禮品組合,可做為個人或公司行號送禮的好選擇,以行動支持台灣優質農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