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試所成功自臺灣肖楠提煉精油 為林業剩餘資材開啟再利用契機
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從臺灣特有樹種「臺灣肖楠」修枝廢材中成功萃取出具高抗菌、抗氧化與美白潛力的精油,特別是枝條精油效果卓越,含有活性成分鐵銹醇,對皮膚病菌具強抑制力,並登上國際期刊肯定。此成果翻轉林木廢材價值,具應用於天然保養品及香氛市場潛力。研究也展現循環利用精神,未來將推動技術移轉與商品開發,打造高附加價值的林產業新模式,助力永續經營與產業升級。(林業試驗所 2025-06-13)
一二三木頭人、甜菜夜蛾不敢動
綠燈防治技術提升青蔥產業競爭力
為提升青蔥穩定生產,農業部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研發「夜間綠光燈照防治技術」,可有效干擾甜菜夜蛾活動,減少蔥葉受損,減少農藥使用並提升產量達20%。該技術以綠燈串均勻設置田間,具高穩定性與省工效益,避免吸引非目標昆蟲,為青蔥產區打造環境友善的防治方式。記者會於宜蘭三星舉辦,推廣成果並強化農民對氣候變遷與病蟲害的應對能力,提升青蔥產業競爭力。(農業試驗所 2025-06-12)
正是蜜桃成熟時! 提供消費新選擇
農試所新育成黃肉桃品種
臺灣平地水蜜桃進入產季,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育成兩款黃肉桃品種—‘台農9號-紅金’與‘台農11號-杏桃’,香氣濃郁、營養價值高。‘紅金’果皮紅、果肉金黃,微酸甜帶芒果香,為早生品種;‘杏桃’則果型小巧可愛、甜度高、無酸味,口感Q彈且耐運輸,皆已取得品種權並開放授權生產。這兩項新品種為消費市場注入亮點,也拓展本土桃品種的多樣性與競爭力。(農業試驗所 2025-05-23)
茶改場新型加工技術讓國產茶飲原料再進化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開發新型「破壁速萃技術」與「濕裁切技術」,大幅提升國產茶飲原料萃取效率、感官品質與市場競爭力。該技術可去除傳統製程雜味,降低成本與原料損耗,並擴展至薄荷、洛神葵等飲料作物應用,實現茶飲原料2.0。此創新迎合年輕族群對健康與便利的茶飲需求,已有6家業者導入,並開放非專屬授權,推動國產原料應用於手搖飲與罐裝茶市場,創造國產茶飲新商機。(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2025-06-17)
水稻新品種「臺東36號」通過審查命名
臺東農改場歷經7年育成水稻新品種「臺東36號」,具爆米花香氣、米質優、抗稻熱病及抗倒伏特性,經審查一致通過命名。該品種由臺東30號與臺東35號雜交選育而成,屬中晚熟型,於全國區域試驗中展現穩定產量及良好食用品質(A-B級),外觀與口感俱佳。具秧苗耐寒及抗褐飛蝨性,適應氣候變遷需求,並具香米特性,符合市場趨勢,將有助強化稻米競爭力並推動契作產業發展。(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025-06-10)
萱草新品種綻放中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成功育成七個萱草新品種「花蓮1號~花蓮7號」,並於114年5月舉辦品種觀摩會,結合母親節意象提升市場感性價值。新品種涵蓋觀賞與賞食用途,如花蓮1號具早花與再抽梗特性、花蓮2號適合密植、花蓮7號則兼具高糖度與耐病力,適用於鮮蕾與乾燥產品。萱草具多年生、色彩豐富等優點,是景觀美化及金針菜產業的重要作物,發展觀光與農業兼具的經濟潛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025-05-26)
光臘樹黃金花粉香氣濃 日常補充營養的極佳選擇
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發現,夏季開花的光臘樹不僅美化環境,其蜂花粉也具高營養價值,蛋白質含量高達21%,含有人體必需的9種胺基酸。每百克光臘樹蜂花粉的亮胺酸與組胺酸含量分別較雞蛋高出近30%與兩倍,適合運動族、素食者與銀髮族補充營養。其金黃色澤與濃郁花香,無論直接食用或加入甜點、穀片中皆宜,堪稱天然植物性綜合維他命。(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2025-06-18)
春暖花開、舞蝶翩翩-新品種繡球花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成功育成繡球花新品種「桃園1號–舞蝶」,具備平地不需低溫處理即可於3至4月自然開花的特性。該品種以臺灣原生種華八仙與商業品種雜交育成,植株強健、四季常綠且不落葉,花序為蕾絲型、不稔花呈重瓣,觀賞性高。適合盆栽或半遮陰環境露地栽培,便於消費者栽種並有助降低農民生產成本。此品種已提出植物品種權申請,未來將推廣授權,拓展國內繡球花市場,提升花卉產業多樣性與發展潛力。(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2025-05-27)
利用特殊造粒基質(含底衣粉及底衣液),配合鍋式造粒機進行造粒處理,經造粒處理使形成不同於原...